教育局明确:禁止中小学教师使用手机布置作业!全体老师和家长都沉默了...... 近日,东莞市教育局发布最新通知: 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 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该通知一出,许多家长拍手称快。 表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减少使用手机的机会,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教育部发文 禁止在手机上留作业曾有家长在论坛发帖称: 老师让孩子在手机APP上完成作业。 但孩子都会假借需要完成老师布置作业,随意增加使用手机的时间。 不是偷偷玩微信里面的小游戏,就是偷偷刷短视频。 我现在每天都提防孩子偷玩。 于是她提出建议:能不能要求老师不要用手机布置作业。 相信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都有遇到过。 而教育局等有关部门,也发现了这一现象。 因此规定:不允许老师通过手机线上布置作业。 也就是说,学生们的作业必须保证是线下的、纸质的。 还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同时教育督导部门还会监督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全国多省也纷纷响应,明确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 教育局不允许老师用手机给孩子布置作业,也不允许孩子使用手机完成作业。 从这一角度上来看,孩子确实减少了使用手机的时间,可以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这让家长们如释重负。 甚至还有家长表示:最好规定上班时间老师不得带手机进入学校。 理由无非是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不带手机入学校,这样子才能服众。 说到底,还是为了孩子玩手机问题。
毁掉一个孩子只需1步 请给他一部手机《经济参考报》曾发文评网游行业。 称“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 文章中指出:我国超过62.5%未成年人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的未成年比例为13.2%。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现象普遍。 玩手机上瘾更是不在少数。 一位专家警告说:“毁掉一个孩子有多容易?只需要给他一部手机。” 手机对孩子的危害,不容小觑。 不仅会危害孩子发育,影响身体健康,造成视力受损、颈椎不适、免疫功能失调…… 还会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广东揭阳一男生,上课偷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 他竟然当场冲出教室,并爬上教室门口的围栏作势要往楼下跳。 幸好被老师和同学及时拦住了。 手机也是毁掉孩子成绩最快的方式。 一位带班多年的班主任曾说:“手机使用的频度和成绩成反比,成绩退步严重的学生中,几乎都有手机,甚至有个别对手机依赖性较强。” 一部手机足以让孩子堕落。
这也正是许多家长的隐痛,希望孩子能够少玩手机。 而教育局这一规定,可以有效地让孩子远离手机。 但只靠“手机禁令”来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是远远不够的。 家庭是教育的根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虽然可以理解家长对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很是头疼。 但各位家长要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手机? 有一组研究数据表明,在对1000名5岁以下幼儿父母的调查结果显示: 幼儿的手机使用率为80.4%,3岁就开始玩手机竟高达32.5%。 给孩子玩手机的主要原因是:让孩子老实一会儿。 还有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 有17.8%的父母在和孩子共处时,经常看手机。 超过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 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家长平时玩手机的时间,比陪孩子长多了。 作家莫言说:“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 父母,才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 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的最大障碍。 所以,要想孩子放下手机,除了国家针对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的禁令,家长更要承担起责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做好防微杜渐,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等兴趣爱好。 ◆做好亲子沟通,引导孩子及时转变其思想观念。 ◆做好正面榜样,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孩子。 ◆采取怀柔政策,别一味阻止而是合理控制时间。 请各位家长始终记住: 教育的根不在学校,在于家庭。 根系不牢必将倾覆,根系稳固势必茁壮。 扎好“家庭”这个根,才能把孩子教育的大厦建牢。 家校合作 共促孩子健康成长曾有这样一则新闻: “质疑布置作业太多!家长微信群辱骂老师!” 广东中山某学校,一名学生家长在家长群里用语音辱骂老师。 粗言秽语,不堪入耳。 其他家长表示听不下去,连忙发文字劝停。 但该家长依然我行我素,继续辱骂老师。 之所以辱骂老师,只是因为老师布置了线上英文作业,需要用手机来操作。 但这位家长误认为需要自己完成,可他根本不懂英文。 于是就出现了上面这一幕。 有的家长表示:“孩子网络作业越来越多,增加了家长的压力。” 不可否认,手机发布作业,确实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家长不仅要防止孩子偷玩手机,也要监督孩子写好作业。 但对老师来说,同样也是增加了负担。 本是写在备课本上的作业,还要再编成电子版,还要再发到群里…… 更无奈的是,还要应对家长的种种质疑和不满。 所以,教育部这项规定,不单单是减少了孩子接触手机的机会, 同时也解放了家长和老师,让各自的角色更加清晰,各自承担应有的责任。 家长—— 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改变,孩子就会随之改变。 老师—— 减少乃至消除不必要的“电子作业”。 协助家长管控孩子无节制玩手机,鼓励孩子在学习上用功。 家校合作,双管齐下,共同呵护一个更加健康的教育环境,共促孩子快乐成长。 最后,也请家长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多给老师一些尊重。 千万别让孩子为家校矛盾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