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耳的历史虽无从考证,但这种习惯已自然成风,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挖耳工具也多种多样,有的成为一种工艺品。日常生活中常见人们相互或自行“挖耳”现象,其原因是由于耳痒或有异物感,认为经常挖耳有利于清洁耳朵,其实,医生建议不要经常挖耳,保护外耳道的自然解剖和生理,如有不适,应到医院就诊。挖耳的乐趣何在?怎样才是正确的挖耳?
耳朵里的脏东西是什么?
小小的外耳道有多根神经密集分布,使得外耳道特别敏感,因而当挖耳时可产生快感,这是挖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人们爱挖耳还有另一原因,就是觉得外耳道有“脏东西”存在,需要清洁。外耳道的“脏东西”其实学名叫“耵聍”,乳白色,有的偏黄。
那么,经常性挖耳能否保持耳道“干净”?
耵聍,其实为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粘稠液体,有杀菌、抑制真菌生长及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灰尘、小虫的作用。通常,外耳道皮肤表面附有很薄一层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形成薄片,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脱落排出。故正常人的耵聍可以自动排出,不需要掏。
什么是必要的挖耳朵?
若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过多,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则称为耵聍栓塞。造成耵聍栓塞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为患有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经常挖耳或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使外耳道皮肤常受刺激,致耵聍分泌过多;其二为外耳道狭窄、骨疣、异物存留等,使耵聍排出受阻所致。
耵聍栓塞形成后,可使听力减退、耳鸣、眩晕或反射性咳嗽;遇水膨胀时可致突聋;刺激外耳道皮肤出现糜烂、肿胀、疼痛或流脓。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为黄色、棕褐色或黑色块状物所阻塞,质硬如石或质软如泥,学名“耵聍栓塞”。如果不及时处理,往往会造成患者听力下降,甚至耳道炎症。从这个角度讲适当的挖耳还是必须的。
挖耳不可“拿来主义”
需要提醒的是,许多人挖耳喜欢就地取材,只要手边有的,看似能解决问题的,拿来就用。事实上,挖耳的工具大有讲究,否则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首先,不宜随意用钥匙、发夹等挖耳,那样容易刺破耳道,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如果不小心刺伤耳膜,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习惯用指甲挖耳的人,也会引起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
自己挖耳,应采用安全的方法,即:将棉签浸透温水,稍稍挤干,放入耳道内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耳屎就会被泡湿浸软,随后将棉签轻轻取出,耳屎就被带出。此外,当耳屎泡软松动后,也可以用专用的掏耳勺轻轻取出。医生建议,质硬的耳屎,最好到医院取出。
其次,由于外耳道有很丰富的神经末梢,因而轻触外耳道会有舒适感甚至快感,但有时耳朵瘙痒是疾病所致,如外耳湿疹。目前湿疹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过敏、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等有关。若湿疹感染,则会疼痛、发热,局部出现皮肤红肿,小丘疹及小水泡。水泡抓破后有淡黄色水样分泌物,并有糜烂。该病易反复发作,自觉剧痒。
此外,出现以下症状的时候应及时就诊:
——质硬的耳屎或可引起听力减退,最好到医院取出。
——耳朵瘙痒往往有外耳道湿疹并发,最好到医院就诊。
(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金晓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张奕)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