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发,各行各业随之发生波动。
从消费行业来看,不少外出场景消费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重创,比如旅游、餐饮门店、电影,同时,消费者对一些提升居家体验的品类消费,例如家居、电子产品、预制菜等都收获了良好的增长助力。
那么,一个更有趣的问题来了。都说食、色,性也,安全套,作为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必要工具,在疫情使居家时间变长、生活越发乏味的情况下,是否会刺激其销量进一步增长?
谁在影响“套”的销量?
2020年,不断发酵的疫情导致“停工停产”,使全球安全套出现1亿个缺口,加之妇女长期被困家中,可能无法及时获得安全套。联合国人口基金2020年4月28日公布分析报告称,随着新冠疫情加剧,全球有超过4700万妇女可能无法使用安全套,未来数月或将有700万妇女意外怀孕。
除了供应端上的“短缺”,需求端上,由于居家时间变长,闭门“啪啪”的机会更多,消费者对于安全套的需求更大,这样的逻辑似乎也是合理的。为此,相关的安全套股票人福医药股价在当时的一个月内大涨50%。
不过,拿此次上海疫情举例来看,虽然日常用品有些紧缺,网上难以获取,但安全套获取途径问题不大。安全套在中国属于计生产品,能在药店购买。就算在便利店、超市等常见渠道关闭的情况下,疫情期间,“保民生”的线上药店依旧坚挺,获取并没有想象那般困难。
至于频率方面,居家隔离的情侣,安全套的使用不见得会提高。夏泽(化名)称:“这段时间隔离感觉啪啪频率和以前差不多,欲望没有增强。主要是早期隔离我比较焦虑,后期又因为工作烦恼,而且成天被关在家里,整个心情就很差,反而没有太多心思在这方面,我宁愿多在家跳跳‘刘畊宏’。”
《性学》杂志2021年初发表的一篇关于“COVID-19大流行是否影响人们的性生活?”的论文似乎证明了这一点:与之前相比,新冠期间人们的性活动频率减少了数倍。
相比经济萧条时期,不限制人身自由的环境,“回到被窝”成为了追求快乐的方式,而疫情使得夫妻长期处于同一屋檐下,让两人似乎更愿意追求单人的愉快时光,比如打打游戏、追追剧、跳跳操等,以释放内心的焦虑。
不过,只考虑夫妻和同居的情况,逻辑还不够严谨。据数据统计,安全套的适龄人群规模接近9亿,常用人群达7000万,而安全套使用越来越年轻化,这意味着,以上的需求预测,有大量的热恋情侣或者单身约会并未被考虑进去。
疫情,究竟对这群人的影响有多大?他们无法和约会对象吃上一顿满意的大餐,看一场丰富精神的电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但更深层次的,则是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包括拥抱、亲吻还有亲热,这样的“物理限制”对安全套销量影响更大。不少网友表示,明明同处一个城市,甚至只相隔一条街,居家隔离却让他和他的情侣成了“异地恋”。
不过,相对于疫情严重反复的欧美国家,还是走入低欲望社会阶段的日本,中国安全套市场仍处在上升期,疫情对国内安全套市场影响相对较小。
曾在冈本工作的李钒(化名)表示:“我们发现疫情其实并没有太影响整个销售,整个大盘实际上还在增长。因为虽然中国做的性教育虽然还是很不够,但是在渐渐普及的阶段,包括像丁香医生,辣莓这样的一些科普的公众平台,其实做了很多努力去向国人去普及安全套的重要性,慢慢地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目前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近年来安全套的使用范围和数量增长最为明显。随着性观念逐渐开放,以及相关性知识普及,国内的安全套需求还将持续增长。根据《2020-2024年中国安全套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产销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在销量方面,从2019年开始安全套行业以每年15%的增幅,远超于欧美市场9.97%的增长率。估计到2024年,中国的安全套还能有每年大约12%的增幅。
而根据京东健康给出的安全套消费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上半年,人均使用安全套的数量为44只。而且,在过去的10年之内,安全套的市场规模从12亿元增长到47亿元,差不多整整翻了4倍。
中国“套”的发展史
安全套在国内的发展颇为坎坷。
最开始的安全套是奢侈品,造价昂贵。随着清末闭关锁国政策的崩溃,大量西方商人、士兵将安全套带到了中国。到民国时期,安全套在一些富人家庭,已经比较常见了,但由于极其昂贵,普通家庭根本没能力负担。
新中国成立后,安全套又以“公家下发”为主,并未在社会流通,当时安全套的主要目的是“节育”。从1956年到1965年,广州、青岛、上海、沈阳、天津分别都建立了安全套生产基地。那年代的中国,安全套都是靠单位发的,不过直到1985年,全国只有3.2%的人用过“安全套”,一是由于供应有限,二是社会风气不开放。
1993年,中国第一家成人用品店正式登场,安全套开始真正出现在市场之上,但却被众人唾弃,认为有失风格,门店的玻璃窗上常常被留下大字报,写着“大流氓”或者“淫店”。就算是到了20世纪末,安全套终于成为了一种可以公开出售的正规商品,但这个品类依旧不鼓励“宣传”,这主要还是由于当时的性观念不够开放所致。
而安全套最终能够突破禁令,与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每年高达30%+的速度增长有直接关系。2004年,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的实施意见》,支持用公益广告的形式,在大众媒体上宣传“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
自此以后,性观念和性教育的逐渐开放,慢慢地,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不再“谈性色变”。不过,不同城市层级的用户还是有明显差异。“一二线城市的人,对性这件事本身,都是持比较开放态度,反之在三四线城市,大家对于安全套或者性,都比较不会摆到明面上来说,他们相对比较保守”,李钒说道。
不过总体来看,在不断科普的过程中,中国消费者使用安全套的意识增强,目的也发生了转变。“从最开始的节育、避孕,再到如今的包括对艾滋病等相关疾病的预防,其实大家意识是在不断提升的。”
女性意识崛起也相当重要。李钒还说:“以前可能大家会觉得戴套是男人的事情,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女生,会要求男生一定要戴套,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和保护自己的身体。简而言之,就是年轻一代的女生越来越掌握‘安全套’这件事情的主动权了。另外,女生不是单纯的生育工具,而是为了更加纯粹的享受。所以包括现在整个行业会在产品设计上更注重女性体验,比如添加更多的润滑剂,或者是在材质上更加亲肤等。”
会有“国民品牌”诞生吗?
目前来看,整个行业已从最初的生产导向型进入到品牌导向型阶段,中国安全套市场基本由国外品牌垄断。以营销出名的杜蕾斯,走技术派的冈本,和性价比高的杰士邦,正是人们在货架上最常看见的三大品牌。
作为计生产品的安全套,“大品牌”等同于“安全感”。毕竟没听过的小品牌消费者往往不敢轻易使用,但凡出了什么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人们还是优选有认知度的大品牌,更有质量保障。
不过如今,随着态度开放、社交网络普及以及电商的兴起,给了安全套行业,尤其是新国产安全套发展更好的机会。
目前来看,国产品牌也有与三大品牌对标的,比如大象走“营销”路线,用新的包装、文案吸引用户,而与冈本同走技术流则是中川,同样主打超薄技术,而走性价比的名流则与杰士邦一起竞争下沉市场,正逐渐打出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李钒说:“其实国内这些品牌也有自己的优势,近几年看下来,它们更能满足更垂直或者定制化的需求,比如说for LGBT群体的产品,近期看到反而是国内品牌做得比较好。”
除了最基本的避孕功能保障,用户也更加重视安全套的使用感。“尤其是一二线城市越来越追求极致体验,会倾向选择更贵的,体验更好的品牌。”
而好的体验最终还是依靠长期的研发。“其实安全套‘科技含量’挺高的,对于冈本来说,做这件事也做了八十多年。很多安全套品牌宣传是001,但是根本没法像它那样做到均一薄。”李钒解释。
“不过,安全套的科技感体现是比较隐性的、微小的,但是又很全方位的。比如,刚才说的均一薄,以及乳胶质感更好,橡胶重量更轻等,这些细微体验都是研发的结果。还有之前做产品测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所有的001中,就是只有冈本是遇酒精不破的,其他品牌都是一遇酒精就破掉的,尤其是疫情后,有些人可能就在酒精消毒后使用,如果破了,那岂不是很尴尬。”
总体而言,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目前我国安全套行业处在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未来,除了打响品牌知名度,铺设线下渠道,研发和设计也将成为国产品牌去竞争市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