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计算机、大计算机中少不了数据存储系统,单片机一样有,而且往往和CPU集成在一起,更加显得小巧灵活。直到90年代初,国内容易得到的单片机就是8031:不带存储器的芯片,要想工作,还必须外加RAM和ROM,单片机成了3片机......
现在不同了,大的小的,又是51,又是AVR又是STC,还有430,PIC等,都各说各的好,可是谁也不敢说“我不要存储器”。
单片机的数据存储手段
程序存储器里存放着单片机的灵魂:工作程序。小的可能只有1KB,最多只能装1024条8位数据,因为实际指令还有许多2字节,3字节指令,所以它还装不下1024条指令;大的有128KB。这些8位数据,要么在工厂里做模子光刻进去,要么一次性的烧写进去。
不管是业余爱好还是实际开发,最多也就是用编程器这么一个特殊工具,把调试成功的机器码装载进去,或者像AVR单片机那样自己花几块钱做一条下载线,把电脑里这些东西灌进去(这或许是AVR的吸引人之处)。
它一旦进驻电脑的程序存储器中,除了借助上述装置便不能自由改写,在单片机运行时,只是从其中读出指令或固定的数据,所以给程序存储器一个“只读存储器”的别名,简写为ROM,包括用编程器写紫外线擦除内容的EPROM、用电擦除的EEPROM和现在新兴的FLASH ROM。
一次性写入的ROM,仅用于电路和程序固定的批量产品中,实际工作起来,都是一样的。
为了定位ROM中的数据,每个8位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固定的“地址”,通常用16进制数表示。例如,对于一个所谓4K的ROM,地址从0000H到0FFFH(即0000,0001...4095),单片机运行时从哪个地址取数据,完全由程序本身决定,并不要我们干预。
ROM是程序存储器,除了指令外,还包括运行程序必需的某些固定数据,例如:数据表。假如,我们要求在单片机的接口上输出00H到FFH(255),按正弦半波变化的数值,每秒10000次。如果硬要它按照公式一个个计算,对于它来说未免力不从心。可是我们可以把预先计算好的数值存入ROM中,到时候直接取出不是好多了?
另一个重要的应用:不少单片机上都有数码显示,那些数字其实就是用单片机的口线控制数码管的字段电极电位。这些字形也是存放在ROM中的字模表,各个字模和0-9的数字(机器内当然是0000-0101二进制数)对应起来。常见的共阳极7段数码管,必须在阳极加正电,7个阴极都是地电位,才能显示数字"8",数字8对应的显示字码值是二进制数“10000000“(那个1对应的是小数点,高电位不让它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