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动谷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灯”的往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6:0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起电灯不由想起了一桩桩的有趣的事,这些有趣的故事都印记着历史的痕迹,它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虽已年过古稀,也很想将当时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从我记事那时就记得我家每天夜间总是点着用小碗加上棉絮做的小豆油灯;后来能买到煤油了,妈妈用带盖的玻璃瓶和能一吹即着明火的火纸卷成灯芯,制作成了煤油灯。就靠这盏灯成年累月的在夜间照明,虽然微弱的灯光也能照得屋内通明,晚上吃饭、妈妈纳鞋底做家务全靠这盏灯。我6岁那年,父亲开始天天晚上教我读《三字经》和《百家姓》每晚必须要学会两行,第二天早晨要在起床前必须会背诵,才买了一盏能扣上玻璃罩的煤油灯,觉得真好太亮堂了。从儿时起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电灯。
1951年我参加工作到阿尔山林业局,第一次见到了电灯觉得特别新奇,心想这玩艺为啥能这么亮啊,有一种神奇之感。那时候阿尔山林业局还没有发电设备,只是靠铁路车站的发电厂供电,每日天黑时电灯才能亮起来,到夜里12点电就停了灯也灭了,几乎不用什么开关。有了电灯几乎跟白天一样,写字、看书太方便了。夏天的晚上沿着铁路商店的马路溜达到疗养院,向东山望去,山坡上层层叠叠房屋里透出明亮的灯光,酷似城市里的高楼群立一般。
1955年以前,有许多苏联侨民在阿尔山居住,他们习惯跳交际舞周末举办晚会,那个年代业余生活很枯燥,唯独有了这样的活动人们自然也很喜欢参加,当时用这样三句话形容:先是靠边站,然后是试试看,后来是一身汗。自然就形成了每逢周末局工会就举办晚会的惯例。晚会会场最重要的是灯光照明(那时还没有音响设备),有时玩的正兴时不知不觉到了半夜突然停电,使得舞伴们不欢而散,只好期待下个周末。0点停电是铁路的规定,只要有重要的活动需要延长时间的时候,还得提前向铁路车站商定供电时间才能使晚会延长时间或到通宵。
1956年农业合作化刚开始,上级号召加强工农联盟,要求机关、企业到农村访问,为此局党委决定组织访问团到附近农村进行访问。正值春节刚过,排练一组文艺节目,带上电影放映机,由局党委宣传部长柳景泽率团,经大石寨奴图克领导引领,到成立最早的兴安农业合作社访问。一进村全社的社员排队夹道欢迎,呼着“欢迎工人老大哥访问团”的口号,朴实而真诚地体现出了工农联盟那样一种气氛,确实很受感动。合作社领导将我们接到合作社的办公室。办公室是三间草房,北面是一铺通长的大火炕,南面摆的是办公和会议用的桌椅板凳,看来是社员经常聚会的地方。到了晚上在早已准备好了的临时舞台上演出,用演电影的电机发电照明。通亮的灯光吸引着全村的老老少少倾巢出来观赏。他们是第一次看到电灯,不自觉的就喊出了“这玩意咋这么亮!”,都在议论赞不绝口。演出后在屋里开座谈会,一位老太太在外面等了好长时间,见会议刚开完就急忙赶到屋里跟团长要求,非要买一个电灯,说:“这玩意挂在自家屋里多亮堂啊,你们这么多,就卖给我一个吧”。老太太的一句话把访问团的人都逗乐了,因为他还不明白灯泡需要有电它才能亮的道理,只好向老人解释说:“这个灯没有电时它就不亮了”,老人才明白不吱声了。见此情景团长当即决定送给老人一只灯泡,让老人心里永远是亮亮堂堂的。现今全国电力联网,我想这个村里早就通电了,家家户户都有电灯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深圳市光明谷科技有限公司|光明谷商城|Sunshine Silicon Corpporation ( 粤ICP备14060730号|Sitemap

GMT+8, 2024-5-20 03:46 , Processed in 0.115038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