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动谷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我与父亲的10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09:3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亲去世已经两个多月了,陈鹏军却总觉得他还活在身边。在父亲去世前9年多的时间里,只要一有空,陈鹏军总是扛着摄像机回家,把父母的一言一行拍下来。
  
  父亲去世1个月后,陈鹏军整理了电脑中的影像,剪辑出一个5分28秒的视频,配上老人生前最喜欢的歌曲《我的父亲和母亲》,发到了网上的“嵩县吧”,进而传播到全国各地。
  
  这个47岁的河南汉子只意识到了一点:自己再也没地方说一声“父亲节快乐”了。到父亲真的走了,陈鹏军才明白,一场父子间的告别,10年也还是不够的。
  
  ——如果父亲走了,该怎么办——
  
  如果不是2003年父亲陈芸被误诊为骨癌,在镇上开婚纱摄影店的陈鹏军可能不会冒出这样的念头:拍下父母的日常生活。为此,他还特地借钱买了一台摄像机。
  
  他刚跟父亲商量这事儿的时候,老人家还很不愿意:“为啥要给我拍录像?”
  
  “拍了录像可以放着看啊。”
  
  “你不拍,我也好好地在这里,这不一样能看?”父亲不知道自己曾被误诊为癌症,却也看得出儿子在想啥。
  
  当年,一听到医生说出“骨癌”这个词,陈鹏军就蒙了:快40岁的他才意识到,年过古稀的父亲,随时都可能离开。“要是有一天,爹离去了,咋办?”怀揣着忐忑,他下了决心开始自己的拍摄。
  
  买回摄像机的第二天,二老正在村后的田里干活。陈鹏军想试试新机器,当摇摇晃晃的镜头对准干农活的父亲时,老爷子的动作不自觉地僵硬起来,讲话都不在平常的调上。他对父亲说:“您老当我不存在就成啦,该干啥就干啥。”
  
  重拍的时候,儿子的手还是晃悠,父亲却学会了不看镜头。这段影像拍摄于2004年,被陈鹏军放在了视频的最前面。从那天起,陈鹏军就多了一种新的和父亲相处的方式。
  
  说起来,陈鹏军第一次见到相机和镜头,就是因为父亲。那时候陈鹏军才4岁,有一天,二姐跑过来说:“快回家,爹要给咱照相啦!”一跨进院子,陈鹏军就见窗户上钉上了一块母亲织的蓝色粗布,父亲在前面摆弄着一个黑色的方匣子。跟着父亲的指挥,姐弟俩在蓝布前坐着,姐姐一手搭在弟弟肩上,父亲按下了快门。
  
  那时候,是陈芸记录着儿子的成长。而在他人生的最后10年,儿子扛着摄像机,一路零零碎碎地记录下了他的生活。
  
  ——怎样才能表达对父亲的感情——
  
  以父母为主角的视频拍得越多,陈鹏军就越后悔自己文化少,明明心里满是对父亲的感情,可一点儿也表达不出来。
  
  他老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背着他,翻山越岭去离家六七十里外的村子里上班。他坐在父亲肩头,晃晃悠悠,时不时看见父亲从随身的布袋子里掏出一小块窝窝头,递到头上来给自己吃。
  
  这样的关怀,他没法拍出来。他能捕捉到的画面,往往是父亲在自家院子里忙忙碌碌。父亲是他见过的最心灵手巧的人。坏了的家具电器,父亲都能修补;还写得一笔好书法,懂美工,擅乐器,一手二胡拉得如泣如诉。
  
  平时在父母家吃晚饭,父子俩总有说不完的话。2011年的时候,年过80岁的陈芸听说儿子的影楼里缺拍古装照时使用的古筝,非要坚持着自己做一架。
  
  “您还懂这个?可别累坏了身子。”陈鹏军有点儿犹豫。
  
  “买一架古筝得2000多元吧?费那个钱干吗?我会做,你只管把琴弦买来就是了。”
  
  两个多月后,陈芸真的给了儿子一架古筝,还亲手弹奏了一曲,笑着说:“乐理都是一通百通的。”镜头里,他认认真真地在这架道具古筝上描出小篆体的“琴韵古筝”几个字,还在旁边画上两枚印章。
  
  ——父亲最遗憾的事——
  
  陈鹏军常常把自己拍的视频连到电视机上播放,全家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深圳市光明谷科技有限公司|光明谷商城|Sunshine Silicon Corpporation ( 粤ICP备14060730号|Sitemap

GMT+8, 2025-2-2 02:44 , Processed in 0.10730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