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动谷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中国芯片首富:一个普通销售的升级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22 22:37: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芯片首富:一个普通销售的升级路

此前,芯师爷发布了2023年全球半导体富豪榜:《2023全球半导体富豪榜揭晓:中国富豪占六成半》。其中,韦尔股份创始人、董事长虞仁荣,以440亿元财富,再次荣膺中国半导体行业首富。
而虞仁荣就是销售起家的典范,甚至曾被人称为“高级倒爷”。不过,虞老板之所以成为芯片首富,却不是因为会卖,而是会买。

01


不甘寂寞的清华学子
虞仁荣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系85级校友的一员,同级的还有兆易创新创始人之一舒清明、卓胜微联合创始人冯晨晖、格科微创始人赵立新、燧原科技创始人赵立东,这些人顶起了中国半导体的一片天。
和90年代很多商业大佬下海直接创业不同,虞仁荣毕业后的履历更像现在的普通人:大学毕业找个工作干两年,感觉不好再换一个。不同的是,无论是清华的学历还是浪潮集团的工作,在当时虞仁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图源:36氪

不过,在浪潮干了1年多的工程师之后,1992年虞仁荣辞职去了香港龙跃电子北京办事处,当了一名销售经理。在当时,浪潮因为研制出全球第一台中文寻呼机,并开发制定了全球第一个汉字寻呼标准,风头正盛。而龙跃电子则只是一家代理分销电子元器件的公司。
但就在这样一家销售公司,虞仁荣一干就是6年。工程师干销售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懂技术、专业知识过硬,更能取得客户信任。在这6年里,虞仁荣逐渐积累起行业关系,并在32岁这年辞职单干,创建了华清公司。
看,连创业的路径都和现在差不多。
随着全球化浪潮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虞仁荣的代理业务做的风生水起,2006年已经成为北京最大的分销商。据说好的时候一年能有1000多万美元的利润。
但是虞仁荣没有就此满足。

02


“跛脚”的韦尔股份
不满足是销售和商人的又一个共同点,他们总想追求更多又更多的利润。作为销售起家的商人,虞仁荣自然也不想只赚点辛苦费和差价。
2007年,苹果公司在美国旧金山发布了初代手机iPhone 2G,智能机时代燃起了星星之火,诺基亚手机的丧钟也就此敲响。同年,干了十几年销售的虞仁荣,在41岁的年纪也把自己升了一级。他捡起老本行,成立了韦尔股份,主营TVS和MOSFET等半导体分立器件、电源管理IC等半导体设计业务。而有了销售资源的积累,半导体设计业务也大为受益。
在苹果和安卓的推动下,智能手机势如破竹。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次超过功能机,各种智能机品牌百花齐放。而为了更好地整合,这一年韦尔股份也把虞仁荣旗下主营分销业务的香港华清和北京京鸿志收入麾下。“两条腿走路”的韦尔股份也借着智能手机的东风飞速发展。
2017年上市时,韦尔股份自研的半导体产品(分立器件及电源管理 IC 等)已经进入小米、金立、维沃(步步高)、酷派、魅族、乐视、华为、联想、摩托罗拉、三星、海信、中兴、波导等国内知名手机品牌的供应链。在分销领域,也已建立覆盖境内外完善的“采、销、存”供应链体系,覆盖了光宝、乾坤、南亚、国巨、松下、Molex、AVX、三星等国内外著名半导体厂商。
图源:摄图网
不过,虽然登陆了资本市场,但韦尔股份的业务有些“跛脚”,对分销业务的依赖挥之不去。
2014-2018年,韦尔股份的半导体分销业务收入占比从未低于66%,2018年更是达到79.01%。而分销业务的销售毛利率却只有半导体设计业务的一半左右,有时甚至更低。这就使得韦尔股份在上市后的前几年,整体毛利率维持在20%左右,低于可比公司。
不仅如此,2014-2018年,韦尔股份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未高于5%,2018年最高也只有4.22%,这其中还有23.83%是资本化投入。
分销业务为主的收入结构以及较低的研发投入比例,压制了资本市场对韦尔股份的估值和未来预期,其股价在上市后的前两年也维持着横盘状态。而同时期的兆易创新、圣邦股份则都经历了至少一波大涨。
不过,销售起家的虞仁荣有一点优势是设立之初就主攻芯片设计的同行难比的。芯片自研早期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因此很多芯片设计企业都曾面临融资难题。尤其是在行业不受关注的时候,常常需要让渡更多股权来实现更少的融资,兆易创新的朱一明就面临这个问题。而元器件分销资金周转快、风险低,不仅帮助虞仁荣实现了早期的资本积累,而且不需要通过融资获得进一步发展,所以控股权十分稳固。
在韦尔股份IPO结束,虞仁荣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达到67.17%,完全不需要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来保证自己的控股地位。这一点在外延并购时极为重要。

03


买来的千亿帝国
不过,如何强化芯片设计的硬实力以摆脱在资本市场低估的状态,也是虞仁荣日思夜想的战略问题。所以,和兆易创新类似,上市未满一个月,韦尔股份就公告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虞仁荣的目标是清华校友刘强几个月前刚刚放弃的北京豪威,后者的前身是另一位校友陈大同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的美国豪威。北京豪威是全球领先的CMOS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手机、笔记本、汽车、安防、机器视觉、医疗等领域。可惜,虽然虞仁荣获得了北京豪威大部分股东点头,却被又一位校友——闻泰科技的张学政拒绝了。2017年9月,韦尔股份终止重组。
张学政拒绝的理由虽然没有明说,但从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的动作看,北京豪威应该也是张学政的“猎物”之一,所以不愿意拱手相让。
而虞仁荣也展现了销售的执著,等到了机会。2018年5月,韦尔股份再次停牌筹划收购北京豪威。最终在2019年,韦尔股份以135亿股份支付对价加上16.87亿现金,合计约152亿元成功将北京豪威等公司收入囊中。
除了北京豪威,韦尔股份还曾在2014年收购了北京泰合志恒,涉足卫星直播芯片设计业务;2015年收购无锡中普微,布局射频芯片业务;2020年收购新思亚洲区TDDI业务。
不得不说,销售出身的虞仁荣,在买资产方面也拥有过人之处。也正是对这些资产的收购,尤其是对北京豪威的收购,才成就了虞仁荣和韦尔股份的又一次蜕变。
在2019年开始的芯片股惊天动地的上涨过程中,韦尔股份三年时间涨幅高达10倍,市值也一度达到3000亿元。虞仁荣身价也水涨船高,并于2022年以950亿财富,问鼎中国半导体行业首富。
图源:摄图网
然而虞仁荣并没有停止自己扩张的步伐,他又盯上了刘强的北京君正。原因在于后者在2020年收购的北京矽成是国内存储芯片的龙头,且主要面向汽车电子。而这都是韦尔股份没有涉足,但却希望进入的领域。
在2021年11月通过定增获得北京君正530.02万股股票后,韦尔股份于2022年5月23日披露举牌计划,其全资子公司绍兴韦豪拟1年内斥资40亿元增持北京君正,持股比例最高将达到10.38%。而增持资金中将有约60%为银行贷款及其他融资(不含募集资金)。
不得不说的是,因为原始积累不多,北京君正在收购完北京矽成之后,刘强和李杰组成的一致行动人的控股权稀释到了不足15%。这就显示出虞仁荣销售起家的优势。同时如果韦尔股份持股达到10.38%,势必会影响到刘强和李杰的实控人地位。
无论最终韦尔股份是否真的要拿下北京君正控股权,虞仁荣的“芯片帝国”已经建立,而且还在扩张当中。销售给他带来了积累,技术实现了升华,但实现重要一跃的却不是“卖”,而是“买”。此时不禁想起马云那句话:花钱比赚钱更难。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深圳市光明谷科技有限公司|光明谷商城|Sunshine Silicon Corpporation ( 粤ICP备14060730号|Sitemap

GMT+8, 2024-11-25 01:25 , Processed in 0.691224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