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动谷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子基础知识】功率MOSFET零电压软开关ZVS讲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4 10:17: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电子基础知识】功率MOSFET零电压软开关ZVS讲解


高频高效是开关电源及电力电子系统发展的趋势,高频工作导致功率元件开关损耗增加,因此要使用软开关技术,保证在高频工作状态下,减小功率元件开关损耗,提高系统效率。

功率MOSFET开关损耗有两个产生因素:

一是,开关过程中,穿越线性区(放大区)时,电流和电压产生交叠,形成开关损耗。其中,米勒电容导致的米勒平台时间,在开关损耗中占主导作用。

图1 功率MOSFET开通过程

二是,功率MOSFET输出电容COSS储存能量在开通过程中放电,产生开关损耗,高压应用中,这部分损耗在开关损耗中占主导作用。

功率MOSFET零电压开关ZVS是其最常用的软开关方式,ZVS包括零电压的开通、零电压的关断,下面介绍这二个过程的实现方式。

1、功率MOSFET零电压的开通

功率MOSFET要想实现零电压的开通,也就是其在开通前,D、S的电压VDS必须为0,然后,栅极加上VGS驱动信号,这样就可以实现其零电压的开通。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方法就是利用其内部寄生的反并联寄生二极管先导通续流,将VDS电压箝位到0,然后,栅极加VGS驱动信号,从而实现其零电压的开通。

图2 功率MOSFET体二极管导通

功率MOSFET开通前,COSS电压VDS为一定值,因此COSS电容储存了能量。为了将VDS放电到0,而且不损耗能量,就必须用一些外部元件,将COSS电容储存的这部分能量,抽取并转移到外部元件中。

能够储存能量的元件有电容和电感,因此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外加电感L和COSS串联或并联,形成谐振电路(环节),LC谐振,COSS放电、VDS谐振下降到0,其储存能量转换到电感中。此时,电感电流不能突变,要继续维持其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不变,这样,功率MOSFET反并联寄生二极管导通续流。

图3 LC谐振

功率MOSFET反并联寄生二极管导通后,VDS电压约为0,在其后任何时刻开通功率MOSFET,都是零电压开通。因此,功率MOSFET零电压开通逻辑顺序是:

LC电路谐振-->COSS放电、VDS电压下降-->VDS电压下降到0、功率MOSFET体二极管导通箝位-->施加VGS驱动信号,MOSFET导通,电流从功率MOSFET体二极管转移到其沟道-->电流从负向(S到D)过0后转为正向(D到S)。

图4 零电压开通波形

2、功率MOSFET的零电压关断

从字面上来理解,功率MOSFET零电压关断,应该就是VDS电压为0时,去除栅极驱动信号,从而将其关断。事实上,功率MOSFET处于导通状态,VDS电压就几乎为0,因此,可以认定:功率MOSFET在关断瞬间,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零电压关断的过程。

然而,功率MOSFET关断过程中,VDS电压从0开始上升,ID电流从最大值开始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形成VDS和ID电流的交叠区,产生关断损耗。为了减小VDS和ID交叠区的损耗,最直接办法就是增加VDS上升的时间,也就是在D、S并联外加电容,降低VDS上升的斜率,VDS和ID交叠区的面积减小,从而降低关断损耗,如图5所示。VDS2为外部D、S并联电容的波形,VDS2上升斜率小,和ID电流的交叠区的面积也变小。

图5 不同COSS电容的VDS波形

早期的全桥移相电路、LLC电路以及非对称半桥电路中,通常在上、下桥臂的功率MOSFET的D、S都会外部并联电容,就是这个原因。

功率MOSFET的D、S外部并联电容,可以降低其关断过程中VDS和ID交叠产生的关断损耗,但是,额外的外部电容,需要的更大变压器或电感电流,来抽取这些电容储存能量。这样,在变压器或电感绕组和谐振回路中,产生更大直流环流,回路导通电阻就会产生更大的直流导通损耗;此外,外部并联电容还会影响死区时间的大小,所以,要在二者之间做折衷和优化处理。

从上面分析可以得知:功率MOSFET的ZVS零电压软开关工作,重点在于要如何实现其零电压的开通,而不是零电压的关断。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深圳市光明谷科技有限公司|光明谷商城|Sunshine Silicon Corpporation ( 粤ICP备14060730号|Sitemap

GMT+8, 2025-1-15 20:16 , Processed in 0.13268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