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动谷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芯片大厂扎堆“偷师”中国半导体发展良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19 14:04: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nsili 于 2023-8-19 14:19 编辑

芯片大厂扎堆“偷师”中国半导体发展良方



近一年来,国际半导体大厂“抱团取暖”的现象频频出现,而这在过去多年内是很少见的。由于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企业大都聚集在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因此,这一波大厂抱团依然逃不出这几个地区,有3个最具代表性。

按时间顺序,首先抱团形成的是Rapidus,它是由日本政府领衔,联合丰田汽车、索尼、NEC、铠侠、软银等8家日本企业,于2022年8月合作成立的,被视为日本重返半导体先进制程市场的重要投资案。Rapidus与IBM深度合作,获得了后者2nm制程技术授权,预计将投入5兆日元(约370亿美元),日本经产省将提供3000亿日元补助。

据悉,Rapidus会在北海道千岁市兴建至少两座晶圆厂,预期2025年开始试产2nm芯片,2027年进入量产阶段,2nm量产后,还将兴建第二期的1nm制程晶圆厂,之后还会扩建第三期、第四期,不断拓展先进制程技术。

第二个抱团代表是针对Arm的新联盟。今年8月4日,高通(Qualcomm)、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Nordic Semiconductor、博世(Bosch)和英飞凌(Infineon)联合发表声明,将共同投资成立一家新公司,以推广开源RISC-V架构,此举针对Arm的意味浓重。这几家公司认为,RISC-V鼓励创新,允许所有公司基于开放指令集开发定制芯片。RISC-V技术的进一步采用将促进电子行业多样性发展,降低了小型和初创公司的进入门槛,并为老牌公司提供更高的可扩展性。据悉,这家尚未命名的合资公司总部将设在德国,它们一开始将瞄准汽车应用,未来,将把业务范围扩大到移动通信和物联网领域。

第三个抱团代表是台积电德国晶圆厂。8月8日,台积电官宣了在德国建晶圆厂的决定,为此,该晶圆代工龙头将与博世、英飞凌和恩智浦共同投资,在德累斯顿成立欧洲半导体制造公司(Europe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ESMC)。台积电将持有该合资公司70%的股权,博世、英飞凌和恩智浦各持有10%股权。通过股权注资、借债,以及在欧盟和德国政府的支持下,预计总投资金额超过100亿欧元(109.8亿美元),据悉,德国政府将出资50亿欧元,台积电出资约35亿欧元。新厂将以12英寸晶圆产线为主,重点面向汽车和工业应用市场开发和制造芯片。据悉,该晶圆厂的制程为28/22nm平面CMOS,以及16/12nm的FinFET,预计2024下半年开始建厂,2027年底量产,计划月产能约40000片12英寸晶圆。


大厂扎堆合资的原因

以上三大“抱团取暖”的典型,有两个是关于芯片制造的,另一个是关于处理器架构标准推广的。在芯片制造方面,可以看出日本发展最先进制程的迫切需求,位于欧洲的德国则凸显出欧洲晶圆厂长期以来的务实,从不追求最先进制程,只是引入市场用量大,且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制程工艺,28/22nm平面CMOS和16/12nm的FinFET恰到好处,这符合欧洲芯片制造的一贯风格。

首先看日本。

在美国的操作下,全球电子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全球晶圆代工和先进制程工艺方面长期缺乏存在感的日本,看到了发展的契机,在引进全球最强晶圆代工厂和最先进制程工艺方面显得不遗余力。日本似乎又看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子半导体产业崛起的盛况。当时,在美国的支持和援助下,由日本政府主导,产学研各界通力合作,使得日本的电子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起来。

日本政府于1971年和1978年先后颁布了《特定电子工业及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和《特定机械情报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为日本电子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作为主管工商贸易的机构,日本通产省联合日本财团投入了700亿日元,同时,通产省把产学研界整合起来,从日本各大高校,以及富士通、NEC、日立、东芝、三菱等大企业选拔出技术骨干,建立起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齐心协力,并共享研究成果。这项政策实施4年后,日本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上就与美国并驾齐驱了。

从1970年到1985年,日本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增加了5倍,出口增加了11倍。日本的芯片产业一度超越了美国,特别是在存储芯片领域,日本公司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在一定程度上迫使英特尔放弃了该业务,转投向CPU。不过,从1985年开始,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受多种因素影响,日本半导体产业快速坠落,特别是在先进制程工艺技术方面,完全被韩国和中国台湾碾压了。

当下,日本又看到了与当年产业崛起初期十分相似的国际贸易和产业局面,因此,再一次踌躇满志起来。为了提升发展最先进制程工艺的效率,除了与IBM深度合作,引入对方的2nm制程工艺外,日本政府还在积极拉拢台积电,给予各种政策和资金帮助,希望该晶圆代工龙头能在日本多建先进制程晶圆厂。台积电已经确定在熊本建造一座晶圆厂了,那是台积电与日本索尼、电装(DENSO)合资建造的,名为JASM,该厂将采用12/16nm和22/28nm制程技术,计划于2024年底量产。日本政府为该厂提供的补助达到35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40%,看到日本政府如此有诚意,台积电将熊本厂资本支出从原计划约70亿美元提升至86亿美元。

显然,12/16nm和22/28nm制程工艺不能满足日本发展最先进制程技术的愿望,日本政府渴望台积电能够建造第二座晶圆厂,并纳入更先进制程,这对于发展本土的先进制程工艺很有帮助。日本执政党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议员表示,日本政府可以为台积电熊本二厂提供约建厂成本三分之一的补贴,一位日本官员表示,如果台积电能给日本带去先进制程(10nm以下),政府给予的补贴还会升高,可能达到总投资额的50%。

日本经产省的数据显示,迄今,日本为芯片与数字战略拨款约1.76万亿日元,其中,1.2万亿日元投入了半导体领域,日本的目标是将国内生产的半导体产品销售额在2030年前提高两倍,达到15万亿日元。下面看德国。

作为欧洲半导体制造的最强地区,德国是欧洲发展本地芯片制造业的重点投资国。为了争取台积电在德国新建晶圆厂,欧盟和德国政府都给予了台积电很大的资金支持,德国政府出资达50亿欧元,占该晶圆厂总投资额(超过100亿欧元)近50%的比例,当然,这部分钱并不是完全由德国政府承担,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欧盟通过的价值约430亿欧元的《欧洲芯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框架内施行的。台积电德国晶圆厂另外3个合作厂商博世、英飞凌和恩智浦都与台积电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特别是英飞凌和恩智浦,作为全球车用芯片大厂,过去多年,它们的很多芯片产品,特别是需要用到较为先进制程的芯片,都会找台积电代工,如恩智浦前两年新开发的汽车用处理器,采用的就是台积电的5nm制程工艺。

博世也是车用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近些年,该公司也在向上游的芯片业拓展,博世集团CEO暨董事会主席Stefan Hartung表示,计划在2026年前再投入30亿欧元,以德累斯顿为主要基地,新建车用芯片产线。作为全球最大的车用芯片晶圆代工厂,台积电(约占全球车用芯片代工产能的70%)在德国本土建晶圆厂,肯定会受到博世、英飞凌和恩智浦这三大车用芯片和零部件厂商的欢迎。

以前,它们找台积电代工生产芯片,要远渡重洋到中国台湾,如果台积电在德国的晶圆厂实现量产,本地化生产和供应既高效,又能降低成本,而且还有欧盟和德国政府的长期政策和资金支持。有这种多赢的局面,德国政府、相关厂商都在积极争取就顺理成章了,台积电要做的就是争取到尽可能多的政府补贴,目前来看,各方达成了协议,开始建厂。最后看一下新RISC-V联盟。作为一种开源的指令集架构,RISC-V近些年发展迅速,对Arm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同时,软银通过Arm,提高授权费或扩大收费范围,不断加强对IP被授权方的“收割”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RISC-V的普及,毕竟,有更便宜、更好用的指令集架构,人们自然有意愿减少对Arm的使用量。

此次,高通、恩智浦、Nordic Semiconductor、博世和英飞凌联合投资成立新公司,最积极的推动者非高通莫属,因为该芯片巨头苦Arm久矣,为了榨取更多的授权费,Arm已经将高通告上了法庭,双方的官司依然在进行当中。高通曾表示,可能会在该公司Snapdragon智能手机处理器和汽车芯片等产品中使用RISC-V,替换Arm的意愿很强。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公司推出能够与Arm架构处理器相媲美的中高端RISC-V芯片,除了芯片本身的性能,软件易用性及其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大问题,毕竟,Arm在这方面耕耘了几十年,行业地位在短时间内难以被取代。目前,Arm的主阵地——智能手机应用——已经饱和,很难再有增量市场,RISC-V要想在这一应用领域有所作为难度太大,未来,该指令集架构的最大发展空间和希望是物联网和汽车。此次,高通联合恩智浦、Nordic Semiconductor、博世和英飞凌,就是希望在这两个应用方向能有更进一步的拓展,特别是汽车,这几家厂商都与车用芯片和元器件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扎堆合资的机遇和挑战

多家知名厂商合资成立新公司,特别是在日本和德国新建晶圆厂,这种规模的行动,在2019年之前是不太可能出现的,特别是对于台积电而言,同时在美国、日本、德国新建晶圆厂,从纯商业角度看,是不会出现的,之所以出现了,主要是受美国对内和对外半导体产业政策的影响,特别是每个国家政府都提供了巨额补贴,以及配套的政策支持,这才使台积电有意愿去建厂。可以说,无论是日本,还是德国厂商,都是因为赶上了这样的发展机遇,才可以实现在本地拥有先进的晶圆厂,缩短了产业链距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可以降低成本。

机遇到来的同时,也存在着挑战。首先,日本和德国的新建晶圆厂,台积电都是主要角色,因此,该晶圆代工龙头面对的挑战首当其冲。在美国,台积电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麻烦,如政府补贴大打折扣,熟练工人短缺,美国本土晶圆厂工人不愿加夜班,以及当地工会对台积电用工强势干预等。在日本和欧洲建厂后,台积电将面临更多挑战,对晶圆代工厂来说,产线集中在一个地区能最大化发挥优势,因为研发和制造产线靠近,工程师可以高效沟通,使芯片生产更灵活,快速响应,如今,其晶圆厂遍布亚、美、欧三大洲,以上优势将大打折扣。另外,未来的成本上升压力,以及各地工人短缺等都是变数,解决起来,比在中国台湾地区要复杂得多。除了台积电,对于日本和德国产业来说,也有挑战。

日本政府为台积电提供的各项补贴总额达5000亿日元,对此,《日经亚洲》(Nikkei Asia)以“台积电会拿日本纳税人的钱跑掉吗?”为题撰文,质疑日本政府可从这些补助中得到多少回报,仍是未知数。报道指出,只有日本对国外公司如此慷慨,动作如此之快,在两年多之前吸引到台积电的美国,至今仍未兑现补贴,质疑日本政府似乎只顾招商,把台积电带到日本才是最重要的,而把发展本土半导体产业及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放在了次要位置。

德国也存在与日本类似地情况,还有一点隐忧,德国与日本和美国不同,并不着急发展最先进制程工艺,仍然很看重14nm和28nm的大规模发展,这也符合欧洲芯片制造业的传统。然而,中国大陆也在大力发展成熟制程,特别是14nm和28nm,未来,当全球新建晶圆厂产能都出来以后,整体产能有很大的过剩风险,拥有先进制程技术的美国和日本(假设日本的2nm制程工艺产线发展顺利)可凭借资源相对稀缺的优势占有一席之地,而重点发展成熟制程的德国,在与中国大陆等拥有大规模成熟制程产能地区竞争时,优势如何体现呢?关于RISC-V,大厂合资成立新公司,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或许在未来几年,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多个地区,会出现越来越多类似的联合体,以推动RISC-V前进。


对中国的启示

当下,美国、日本和德国这三大传统科技和工业强国,都出现了本土大企业与外来知名企业合资新建晶圆厂的情况,中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首先,它们采取的大多是中国擅长的方式(不是中国首创,却是由我们发扬光大的),即中央政府提供大额补贴,并给予相关配套政策,以吸引本土和外来优质企业建厂,如今,这些方法也被各大传统产业强国用上了。这应该进一步坚定我们按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其次,全球电子半导体产业链“去中化”态势显现,我们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是积极争取欧美日优质企业,如英特尔、英伟达、高通、AMD和ASML等,使中国电子半导体产业链与国际市场保持尽量多的通路;二是加强本土芯片设计、制造产业链发展,只有发展起来了,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更多筹码。再有,产业发展是个精细活儿,具有长期性,无论是产业标准的确立,还是软硬件生态系统建设,或是先进制程芯片的量产,都需要具备前瞻性思维,以及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毅力,才能在未来有巨大的收获。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深圳市光明谷科技有限公司|光明谷商城|Sunshine Silicon Corpporation ( 粤ICP备14060730号|Sitemap

GMT+8, 2024-12-28 01:13 , Processed in 0.09264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