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动谷力
标题:
为什么人们这样热衷比较
[打印本页]
作者:
Jcmiabnw
时间:
2023-1-9 18:48
标题:
为什么人们这样热衷比较
为什么人们这样热衷比较
每年假期115天,你休够了吗?
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你赚够了吗?
人均存款77623元(也有说法为32719元),你存够了吗?
全国家庭平均住房面积116平方米,人均30平米,你住够了吗?
中国民人均每天上近4小时……这回你超标了吧?
近日来,从国家旅游局到CNNIC、国家统计局,各单位组织频频发布各类调查报告、统计数据。总数、平均数、百分数,数数皆热点,人民群众乐此不疲地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不是又拖了祖国的后腿。特别是日前那个月薪4699元算高薪的新闻一出,全国人民一片唏嘘。
人们为何这么热衷于围观各类榜单、对比各种数据、寻找自己的相对位置呢?这个问题的根源可能要追溯到百万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某个原始社会祖先刚刚跟族人们吃完一起猎来的野味,打个饱嗝,不经意走到河边,俯瞰流水潺潺,仰看云卷云舒,心里模模糊糊地浮起一个问题。正如百万年后的那天,你吹着海风看潮起潮落时,也不禁想到:我是谁?
源自千百年的自我探寻
从自我意识萌发的那一刻起,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思考和探索,但是人类很难直接获得有关自我的信息。由于群居的生活特点决定了人的社会属性,所以人们往往通过与周围人的比较来定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地位等社会特征,如能力特点、智力水平、观点的倾向性、身体健康状况等等,在比较性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意义感。美国社会学家Festinger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社会比较(social parison),这是人类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并且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比较的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不同的成分。与常人相比,我的健康状况如何?在同行业中,我的收入怎么样?跟我的合作者相比,我的贡献有多大?与我的竞争对手相比,我胜出的机率有多少?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不同的社会领域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得到一个参照点,并依此来做出相应的评价、判断和决策。因此社会比较的过程和信息对人类具有基本的进化价值,会影响到人们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从比较的方向上看,与更优秀的人作比较,称为“上行比较”(upward social parison);反之,与不如自己的人相比,称为“下行比较”(downward social parison)。
当人们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较时,往往会希望自己也能够那么好、甚至做得更好,这种“天天向上”的价值取向会产生向上的驱力,产生鼓舞作用,促使自己积极地去获取有效信息来提升自己。
一项关于疾病治疗的研究发现,癌症病人会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其他病人的积极内容,而且阅读的积极内容越多,病人就会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对自己病情的评价也会更好;如果病人获知其他病人的恶化信息时,则会感到焦虑和紧张,应对疾病的信心也会下降。也就是说,积极的榜样可以使病人感到鼓舞和安慰,从而有助于治疗。
当人们遭遇失败、丧事等消极的生活事件时,则更倾向于进行下行比较,通过降低自我评价的参照点,来维持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的自我评价。因此,下行比较是应对压力事件、维护心理健康的一种应对机制,具有很好的适应功能。老百姓常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是这样的原理。
因此,面对跑不过的“平均数”,我们可以:借鉴“下行比较”的心态,一句“数据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可一笑而过;采取“上行比较”的实际行动,向着平均数,前进!
欢迎光临 谷动谷力 (http://bbs.sunsil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