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动谷力
标题:
我对教育多了几分爱
[打印本页]
作者:
commanded
时间:
2022-6-27 09:14
标题:
我对教育多了几分爱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虽说从教时间不是很长,但我深深认识到教师这个行业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也有自己些许感慨。特别是经过知识更新的洗礼,我对教育多了几分爱。
爱就是幸福与快乐。有一份深爱的工作本身就是很幸福快乐的,更何况与孩子们在一起让已不再年轻心又燃烧起来。稚气的脸庞,虔诚的神态,渴求的双眼,感觉肩头沉甸甸。于是一桶水和一瓢水说法响在耳边,钻研教材,啃读资料,拼命读书,扩大视野,总想让一桶水满满当当。不知不觉中走了很远,慢慢地,我发现也在走老教师走过的路,学生累,我也累。有了孩子后,若有所悟,小孩学走路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不是很相似吗?学生也若有所悟的点头。其实,学习的过程亦复如是。这时也有机会到外地参加教学研讨会,悉心地听,认真地记,呼吸新鲜的空气,思考自己的教学。就这样,我坚持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死学死记,渐渐的有学会到会学,还养成了不少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后,我的眼界逐渐开阔。接触到更多语文教学方面的专业人士和报刊杂志,真真切切的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从陶行知、叶圣陶、于漪、钱梦龙等前辈大师身上看到的更多是他们的学识人品和人格魅力,如痴如醉的跟随原来只是邯郸学步,并没领会其真谛。思考之余,捧起朱永新、李镇西、管建刚等与之交流,思想似乎混沌初开,迷迷糊糊的我又多了一圈探讨交流的朋友,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这个小圈子里,我更多地了解到教学思想、教学个性、教学风格、教学品位。教学教研让我从学校走出去了解了更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思考过许多原来我不曾想过的问题。尤其是这期间我组织的文学社活动,带学生外出采风、进行了本乡流域内河流调查、社会方言调查、全乡军烈属访查、小记者采访、文学讲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而这些付出了我太多的心血和精力,所幸的是这些做法和新课程的要求十分吻合。探索是辛苦,也是幸福快乐,和学生相处日子是充满笑声的。时隔多年,想想这些内心仍是暖暖的,每每听到学生的电话,接到学生的来信,那份激动与喜悦依然荡漾。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学习充电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也是新课程的一份子,早在2002年就进行“新课程”试验。先是学校把三年级全阶段最差的学生放在一个班让我教,不用说文本的深层解读,就是读课文还错字连篇,洋相百出,这样班怎么教?学校领导莫不是故意为难我,百思不得其解。干就干吧,不管怎么说,总比让我闲着强,说句实话,代这样的班和闲着也没什么区别。想想这群孩子也挺可怜的,本身就很少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如今再把它们单独组班,别的老师和同学会怎么看?它们在人前根本抬不起头,得给他们一点信心,信心百倍地走上社会。语文课本被我抛到一旁,我自编课本从名人的故事、古代诗歌、宋词名曲、明清小说到现代美文无所不包,课堂上学生可演可唱、可诵可读。有些学生甚至用流行歌曲的调子来唱文章,我都加以赞赏。领着学生走出课堂,和他们一块呼吸田野的风和清草的气息,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愈发喜爱语文课。学生说,早知道语文这么有意思,早点学多好。一年下来,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说话流畅了,知道得比其他班的学生还多,惹得其它班的学生说:老师,我去你班学语文吧。
直到今天,我才刚踏到新课程的门槛上。我总这么想,倡导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的今天,到底该怎样来面对我们的学生。是穿新鞋走老路,踏踏实实的搞题海战术;还是埋葬一个“旧社会”,搞全新的素质教育。语文到底该怎样教?怎样定位?更多接触与交流,伴随冬去春来,一时的惘然,一时的摸索。我试着在完成语文的读书识字任务同时,把更多的人文性的东西带给学生,用以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丰富他们课余生活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多则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养成、思维方式的突破、感恩情怀的培养。这个世界不是有情有义才去感恩,而是因感恩突显有情有义。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时代泽惠于人们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知识、解读知识的能力。一个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人会被这个时代抛弃。虽然这条路正确与否我不知道,但积极寻找理论支持的脚步不会停,探索实践的路得坚持走。
一路探险,风光无限,苦则快乐,累却幸福,难道不是吗?
欢迎光临 谷动谷力 (http://bbs.sunsil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