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事半功倍
邻家男孩小鹏和小伙伴在家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小鹏在找藏身地的时候,不小心把电视柜上的玻璃弄碎了。小鹏顿时吓得愣在那里,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妈妈一看这情景,顿时明白了。她没有打骂小鹏,而是沉下心来询问。小鹏哭啼啼地讲了一遍刚才的情况。接着妈妈又问伤着没有?小鹏摇了摇头。这时,妈妈起身拿来了工具,把散落在地上的碎玻璃片打扫得一干二净。然后,妈妈非常和蔼地拍了拍小鹏的肩膀叮嘱道:以后注意,可不能再这样调皮了。小鹏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不好意思地露出了一丝笑容。
果然,从发生这件事情以后,小鹏就再也没有犯这种“低级”错误。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件事。小鹏无意中踢碎了玻璃,在他心里应该是很害怕的,一是惊吓的害怕,二是害怕妈妈会发火。所以,小鹏就只好站在那里,束手无策,泪水汪汪。其实,这种体象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了一种负疚感和恐惧感。当然,小鹏没有料到的是妈妈的态度,妈妈非常宽容地原谅了他。应该说,这种宽容会使小鹏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种宽容使小鹏产生了感激。
如果妈妈抑制不住打了小鹏,甚至破口大骂,小鹏可能会认为:我犯了错误,妈妈就应该打我。他必然会产生找平衡的心态,从寻求打骂来扯平自己的过失,其效果可想而知。
事实证明,成长期的儿童,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过错行为。也就是说,会时常出现一些不是有意的偶然行为。这些行为,大都是因为孩子小,经验不足,甚至自制能力差引起的。所以,我们在看待这种行为时,一方面要正视它的存在,另一方面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可不管,也不可过于追究。
惩罚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至少它会给孩子留下创伤。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循循善诱,其目的就在于触动心灵。
当然,宽容也不是一味迁就,包容所有的错误。应该先稳定情绪,然后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就是特殊情况特别对待。有时,宽容的后果可能使孩子屡教不改,那我们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惩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