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雪兆丰年”
为什么说“大雪兆丰年”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2月7日迎来“大雪”节气。大雪是一年中的第21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此时,气温下降寒冷加剧,北风卷地,瑞雪将临,公众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流感等疾病侵扰。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意思是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为马兰草即马兰花,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到,“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节气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然而,雪花永远都眷顾着北方。“大雪”期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都会降到零摄氏度以下,甚至出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场面。随着冷空气不断南下,江南地区气温持续下降,冬意渐浓,偶尔可见“雪绕梅花舞”的迷人景色。“大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很广的农谚,意思是说冬天下几场大雪,是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为什么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是保暖土壤,积水利田。“大雪兆丰年”在于积雪层对越冬作物的防冻保暖作用。冬季天气冷,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里面藏了许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不传热的,大雪可以防止土壤中的热量向外散发,又可阻止外界冷空气的侵入。这样就像给庄稼盖了一条棉被,外面天气再冷,下面的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等到寒潮过去以后,天气渐渐回暖,雪慢慢融化。这样,非但保住了庄稼不受冻害,而且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给庄稼积蓄了很多水,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都很有利。
其二是为土壤增添肥料。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据观测,如果1升雨水中能含1.5毫克的氮化物,那么1升雪中所含的氮化物能达7.5毫克。在融雪时,这些氮化物被融雪水带到土壤中,成为最好的肥料。这就是大雪的增墒肥田作用。
其三是冻死害虫。雪盖在土壤上起了保温作用,这对钻到地下过冬的害虫暂时有利。但化雪的时候,要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这时土壤会突然变得非常寒冷,温度降低许多,害虫就会冻死。
有经验的农民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年来枕着馒头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