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STM32的空中升级OTA
实现STM32的空中升级OTA前一段利用空闲时间折腾物联网,实现了远程温度数据和电压数据的获取,以及远程点灯,突发奇想,既然都是远程操作,那干脆软件升级也远程算了,因为软件无论是日常维护还是功能的添加,升级是必不可少的,远程图的就是一个方便,所以这个功能还是值得研究的。
在介绍OTA之间,先来认识一下有线通讯情况下的程序下载原理以及它的实现过程。1. STM32的IAP技术介绍目前,Cortex-M3的程序烧录方式可以分为三种:ICP,ISP,IAP。1.1 ICP(In-Circuit Programming)在电路中编程。使用厂家配套的软件或仿真器进行程序烧录,目前主流的有JTAG接口和SWD接口,常用的烧录工具为J-Link、ST-Link等。在程序开发阶段,通常在连接下载器的情况下直接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程序下载调试。在MDK软件中可以选择不同的下载器。1.2 ISP(In-System Programing)在系统中编程。以STM32为例,其内置了一段Bootloader程序,可以通过更改BOOT引脚电平来运行这段程序,再通过ISP编程工具将程序下载进去。下载完毕之后,再更改BOOT至正常状态,使得MCU运行所下载的程序。
正点原子的STM32开发板中专门设计了一个单片机自动复位及设置Boot引脚电平状态的电路,便于程序下载。1.3 IAP(In-Application Programming)在应用中编程。IAP可以使用微控制器支持的任一种通信接口(如I/O端口、USB、CAN、UART、I2C、SPI等)下载程序或数据到FLASH中。IAP允许用户在程序运行时重新烧写FLASH中的内容。但需要注意,IAP要求至少有一部分程序(Bootloader)已经使用ICP或ISP烧到FLASH中。
无论是ICP技术还是ISP技术,都需要连接下载线,设置跳线帽等操作。一般来说,产品的电路板都会密封在外壳中,在这时若要使用ICP或ISP的方式对程序进行更新,则必然要拆装外壳,如果产品的数量比较多,将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采用IAP编程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产品的外壳都会留有通信接口,若能通过这种通信方式对程序进行升级,则可以省去拆装的麻烦。在此基础上,若引入远距离或无线数据传输方案,更可以实现远程编程或无线编程。某种微控制器支持IAP技术的首要前提是其必须是基于可重复编程闪存的微控制器。STM32微控制器带有可编程的内置闪存,同时STM32拥有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非常丰富的外设通信接口,因此在STM32上实现IAP技术是完全可行的。2. IAP方案设计IAP技术的核心在于BootLoader程序的设计,这段程序预先烧录在单片机中,正常的APP程序可以使用BootLoader程序中的IAP功能写入,也可以两部分代码一起写入,以后需要程序更新时通过IAP进行代码更新。每次板卡上电都会首先执行BootLoader程序,在程序内判断进行固件升级还是跳转到正常的APP程序。
是否进行固件升级的判断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硬件实现:通过拨码开关、跳线帽等方式设定单片机某一引脚电平状态,程序通过读取引脚电平判断是否需要升级。此种方式需要接触板卡进行操作,当板卡被封闭在外壳中或安装于不便于操作位置时很难实现。软件实现-1:软件内设定一标志位(变量),通过判断标志位状态判断是否需要升级。该标志位状态掉电不能改变,故需要存储在外部EEPROM或单片机内部FLASH中。若存储在外部EEPROM,则需要增加额外的电路;若存储在单片机内部FLASH,由于FLASH每次写入都需要擦除一整页,会造成资源浪费。软件实现-2:单片机每次上电首先进入BootLoader程序,在BootLoader中等待一定时间,若上位机软件在该时间段内发起通讯,则停留在BootLoader程序中等待固件升级;若该时间段内无通讯,则跳转到正常的APP程序。该方式每次上电都要等待一定时间,需要考虑是否可以接受。在IAP过程中,单片机通过特定的通讯方式从上位机软件接收程序数据,并执行FLASH擦写操作对APP部分的程序进行更新。IAP过程中传输的数据文件一般为后缀名为bin的文件,该文件内容与正常烧录进FLASH中的数据内容一致,便于程序升级。但是MDK软件并不能直接生成bin文件,需要进行一些配置。
fromelf.exe--bin -o ..\OBJ\TIMER.bin ..\OBJ\TIMER.axf//“TIMER”需要改成自己程序的名字由于我把fromelf.exe所在目录添加到了环境变量,所以可以直接这样写。如未添加环境变量,则需要写清楚详细路径,该文件一般在MDK软件的安装目录下(D:\Keil_v5\ARM\ARMCC\bin)。
配置完成重新编译之后即可生成bin文件(OBJ目录)。2.1 FLASH空间划分BootLoader程序和APP 程序存放在 STM32 FLASH 的不同地址范围,一般从最低地址区开始存放 BootLoader,紧跟其后的就是 APP 程序。在FLASH足够大的情况下,还可以分配多个APP程序区域,便于恢复默认程序或者执行多段功能不同的程序。不同型号STM32 FLASH大小,在进行FLASH空间划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不同型号STM32单片机的FLASH大小。
对于不同容量的STM32F1系列产品,其FLASH页大小是不同的,具体的容量划分规则如下:小容量产品:FLASH容量在16K至32K字节之间的STM32F101xx、STM32F102xx和STM32F103xx微控制器。中容量产品:FLASH容量在64K至128K字节之间的STM32F101xx、STM32F102xx和STM32F103xx微控制器。大容量产品:FLASH容量在256K至512K字 节之间的STM32F101xx和STM32F103xx微控制器。对于小容量和中容量的产品,其页大小为1K,对于大容量产品,其页大小为2K。
2.2查看程序占用空间大小在进行FLASH空间划分时,必须知道编写的程序占用FLASH空间大小。用MDK软件进行工程编译之后会生成一个.map文件,在该文件末尾可找到程序需要占用的FLASH空间。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主要是确定BootLoader程序占用空间,便于确定APP程序的起始地址。在这时候可以先编写部分BootLoader程序,再通过map文件查看当前占用空间,从而预估BootLoader程序最终会占用的空间大小。在实际空间分配过程中,可以稍微大一点,以便于后续对BootLoader的功能扩展。在MDK软件配置项中,可以对程序的起始位置以及大小进行设置。
对于BootLoader程序来说,只需要设置其Size,该值可根据刚才map文件中的值进行预估。2.3 APP程序中需要做的配置项BootLoader程序按照正常的程序编写即可。而APP程序由于其下载位置与默认程序下载位置不同,故需要做一些特殊的配置。首先是APP 程序起始地址设置
起始位置即去除BootLoader程序之后剩余空间的首地址。一般设定为某一页的首地址,因为FLASH写入之前必须进行页擦除。Size = FLASH原始大小 - 偏移量(0x8000),我使用的是STM32F103ZET6,FLASH大小为512K。接着设置中断向量表的偏移量,在主函数起始位置添加:SCB->VTOR = FLASH_BASE | 0x8000; //0x8000即BootLoader大小(偏移量)
2.4 IAP程序实现IAP(BootLoader)编程关键技术通信:选用何种通信方式:串口、CAN、以太网......通信协议:数据分发、帧头帧尾校验配套上位机
Flash擦写Flash写入流程1 解锁void FLASH_Unlock(void) //解锁2 擦除//页擦除FLASH_Status FLASH_ErasePage(uint32_t Page_Address);//整片擦除FLASH_Status FLASH_EraseAllPages(void);3 写入//半字写入FLASH_Status FLASH_ProgramHalfWord(uint32_t Address, uint16_t Data);//全字写入FLASH_Status FLASH_ProgramWord(uint32_t Address, uint32_t Data);4 上锁void FLASH_Lock(void);
APP跳转
2.5 IAP升级的不足与展望1.目前的IAP模式只能实现有线传输,不能够进行空中升级;2.目前数据为一次性整包传输,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数组里,占用单片机RAM空间,而单片机的RAM是有限的。以STM32F103ZET6为例,RAM大小仅为64KB。若APP程序所需大于这个值,则此方法不能使用。3.直接传输数据包的方式可靠性低,如果数据传输过程中出错无法判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