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玩具化会让孩子玩物丧志吗
阿丽:会走路的削笔刀、骷髅形的圆珠笔、喜怒哀乐各色表情的人物笔帽、带音乐能变形的文具盒……现在各种奇奇怪怪的“玩具化文具”正无孔不入、流行成灾、卖得甚欢,让孩子开心,让家长烦心。
孩子之所以开心,是因为“玩具化文具”设计新颖,一物两用,既保留了文具的功能性,又开发了玩具的娱乐性,迎合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因为堂而皇之让家长买新奇玩具,家长或有各种理由拒绝。但要买新颖文具,家长一般也会“尝新”顺从。
家长之所以烦心,一是因为孩子本身的自控力弱、注意力难持久,担心有了可玩的文具后,更容易边学边玩,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二是这类文具添加了玩具元素后,价格奇涨,额外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说,童年初期的孩子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玩具与文具的区分不清晰,也不能深刻把握玩具与文具的意义所在,他(她)只是看到稀罕物品产生猎奇思想,一般不懂得适可而止。换一句话说,并非孩子有意为之,而是由于孩子的思维发展客观规律使然。如果,我们要让几岁的孩子达到成人的抽象逻辑思维“境界”,让孩子自动识别玩具与文具的差异和利弊,再让孩子审时度势管理好自己,这就如同你要求一个只有0.1视力的人要在10米开外与你打招呼一样,你是为难对方还是为难自己呢?
所以,阿丽,你所要采取的措施应分两步走:
一是认可儿子当前的生理、心理规律,并接纳他的“玩物丧志”,过了这个必经阶段,他才会“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是帮助儿子识别玩具与文具,规范一下他在什么时间地点玩玩具、在什么时间地点用文具。即把“玩具化的文具”还原成“文具化的玩具”,放在家里不写作业时玩,而上学时,只带功能单一的文具即可。如果我们家长的思想像豆腐煮韭菜——清清楚楚,那么家教“套路”也会顺势而为,你说呢,阿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