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涧 发表于 2022-10-15 22:38:00

书香雅韵·百部经典|唤醒诗性,从《诗经》开始

书香雅韵·百部经典|唤醒诗性,从《诗经》开始

唤醒诗性,从《诗经》开始
《诗经》,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的一个起飞点,也是我们原始先民生活的瑰丽展现。在《诗经》里,我们祖先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观等方方面面如孔雀羽翼上的眼睛,熠熠生辉;那种率真、担当以及人生责任,都唯美得淋漓尽致。中国自古是一个诗教大国,但这种诗教,已随着历史长河从明流转入暗道,只是开启童蒙,实践一二,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便成为一种朦胧的碎片记忆。每当我们面对自然怦然心动时,依旧万千思绪如鲠在喉,只会说“好美啊”,却再也说不出一二。所以我们有必要重返历史长河,去看看中国古人是如何用诗歌来表述对家国、族群和自然的情怀。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是产生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以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战袍”,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百姓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在先秦时期称为《诗》,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其创作时间约从西周早期到春秋中期,分《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初到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毛诗诂训传二十卷诗集传二十卷


图片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诗经》
《诗经》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是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篇章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又分《大雅》和《小雅》。在百余篇的《雅》中,有宣示周王朝“德治”天下大政的“开国乐章”,有高扬祖先创业精神的“史诗”,有强调遵循农耕传统的篇章,有各种宴饮上倡导精神和谐的歌唱,有出征班师典礼的吟咏,有对生活德行的揭示,有对黑暗政治的抨击,也有对小民不幸的哀叹,等等。《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的价值。
所谓“赋”,就是有话直说,如《周南·关雎》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比”,就是打比喻,如《魏风·硕鼠》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将统治者比喻为贪婪的大老鼠。“兴”和“比”很相近,都关乎艺术的自由。但“兴”看上去是一种自由联想,实际却有一种自觉不自觉的文化意识规则隐含其中。例如《诗经》中,一些出现“采”的诗句,与怀念人有关。《周南·卷耳》篇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蹉我怀人,寘我周行”,写的就是妇女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还有,古人一想到家,就与树木特别是桑梓发生联想。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精髓在善于表达情景交融的境界,“比兴”常被用来称谓诗歌营造意象、意境的艺术特征。《诗经》在以“比兴”手法营造境界上,已经有很高的成就。如《小雅·伐木》开篇一章,山林伐木的“丁丁”之声,伴奏的是嘤嘤然“迁于乔木”的群飞之鸟,是何等清灵的世界。其中,最能代表情景交融艺术精神的,那便是《秦风·蒹葭》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短短的四句,就将人带入竹风仙影般的奇妙境地,让灵魂得到审美的洗礼。《诗经》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图片来源:百度网
伟大的《诗经》,是我国文学辉煌的开端,是一批富于首创性的杰作。这些诗篇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热情关注和直面苦乐人生的伟大现实主义精神。
我们这个“以经为诗”的伟大民族有着不断往前走的情怀和狂放,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蕴含的诗性和诗魂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始终有一种能力来拉升生活的平庸,始终用诗来丰富对生命的高度敬仰和高度赞美。唤醒诗性,让我们从《诗经》开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香雅韵·百部经典|唤醒诗性,从《诗经》开始